國人凍卵認知低 多數民眾「不了解凍卵」生育環境拉警報!
台灣凍卵協會「2024年醫療性凍卵認知度調查」顯示,近7成民眾不了解凍卵,更有9成民眾不知道什麼是「醫療性凍卵」?
近年來國人罹癌的比例漸增,且發生年齡層逐年下探,依110年統計,每4分19秒就有一人罹癌,從這些罹患癌症的患者當中,約有10.4%的罹癌者小於45歲,相當於每10位患者中,就有1位處於育齡階段。但在癌症年輕化、以及存活率提升的趨勢之下,更值得進一步關注的是:癌症治療前後可能面臨的生孕問題。
為什麼我需要知道醫療性凍卵?
少子女化為近年重要議題,「晚婚晚育」趨勢與「全球癌症年輕化」的交互影響下,台灣育齡女性罹癌率逐年升高,生育現況雪上加霜。
癌症治療中的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藥物,對卵巢功能影響甚鉅,將導致癌友失去生育能力,但多數人仍不清楚癌症患者在治療前進行生育保存的重要性。
進入癌症治療前,應適時評估生育力保存
癌症治療中,最常見的治療如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,伴隨而來的副作用便是卵巢或睪丸功能受損,進而影響生育能力,導致了未來不孕風險。因此建議在進入癌症治療之前,可以主動與您的癌症主治醫師、醫療人員討論後續的治療方式、風險與預後。如果您正好在育齡期(20歲至45歲)且有生育需求,則建議可先至生殖中心接受完整諮詢與評估,了解癌症治療下的生育保存方式,與生殖中心醫師共同評估冷凍卵子的可行性與必要性。
晚婚問題衍生晚育,再加上年輕者癌症的發生率增加,多數已錯過最佳受孕時機。
目前台灣生育四大現況:
1) 國人生育年齡逐年攀升,加劇晚育現象。
2) 據衛福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,近1.2萬名癌友適逢育齡階段,顯示生育保存的重要性。
3) 台灣育齡婦女罹癌比率逐年上升,15年間增加6成。
4) 醫療技術進步,乳癌存活率提升至9成以上,顯示癌症治癒後,下一步生育成窘境。
▲影片來源:八大民生新聞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