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癌凍卵經驗談 │ 存下希望再圓二寶夢 | 凍卵故事

這是一則抗癌凍卵 (冷凍胚胎)的故事。
S是海外的歸國子女,在37歲時與先生在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,試管生下女兒,她的願望是在40歲以前,能生下第二個寶寶,完成一家四口的夢想。

2021年39歲的S,正處於工作忙碌的高峰期,同時下班也要打理未滿2歲女兒的生活起居,或許是事業與家庭的雙重壓力,讓S身體健康亮起紅燈,在幾次的乳房自我觸診,摸到硬塊,起初以為是哺乳脹奶,也因為家族成員中沒有乳癌病史,所以對乳房腫塊保持著不以為意的心情,並在試管療程下,懷上第二胎寶寶,生活中的一切都在S的人生規劃內。

直到S有天在facebook滑到一則貼文,有位同學剛生下一子,卻因乳癌四期離開人世的消息,她才開始重視乳房的腫塊,到醫院檢查,經過粗針切片後,醫師告知確診三陰性乳癌第一期。乳癌從來不在S的人生規劃中,醫生評估因肚子裡的寶寶周期還小,建議S先以治療為主。當下她的腦袋一片空白,也不知道該用甚麼情緒面對這晴天霹靂的消息,無助的她,只能將訊息告訴在上班的先生。

回到家,看見早已從公司趕回家的先生,兩個人的眼淚才落下來,抱在一起痛哭了好一陣子,和先生討論後,S下定決心好好接受治療也積極與醫師表達,未來有想要生二寶的計畫,醫師也表示,根據2020年衛服部數據統計,乳癌早期(0+1)期5年存活率是相對高的,在化療過程中有極大的可能會影響生育能力及卵巢的健康度,所以建議S可以在化療前先冷凍胚胎,保留健康的胚胎,待日後癌症病情穩定時,再圓二寶夢。她在抗癌療程的同時,也在臺北婦產科生殖中心李怡萱醫師協助下,完成冷凍胚胎的療程,成功凍住11顆珍貴的願望。

S在臺北榮民總醫院治療,其中經歷8次化療及20次放療,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,S說接受化療期間,身體會變的很脆弱,細菌會藉由各種方式入侵身體,造成發燒、肺炎等情形發生,為避免感染,適當的休息及充足的睡眠、維護口腔清潔與照護、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及均衡的飲食等都是相當重要。

另外裝上人工血管期間,平常生活習慣要特別留意,像是要盡量避免提重物及手臂360度旋轉;睡覺時也不要壓迫到人工血管,一個不小心都有可能會造成阻塞或是位移「普通人平常睡覺是很放鬆舒適,對我們來說睡覺也不能鬆懈,因為有可能在過程同一個姿勢過久壓迫到人工血管或移位,又要回到醫院進行處置,經歷過這一段,我覺得每一天都是平凡的奇蹟」

S回憶起去醫院治療前,會把孩子交給母親照顧,先生會陪著她去醫院,她說「家人的愛給我很大的力量」住院期間,昏暗病房的鬱悶與因治療而產生的身體疼痛,讓S有了絕望的感受,當晚便作了夢,夢到有道陽光從黑暗中照耀進來,一剎那間,病房內一切的景物都改變了,讓她看清一切,接著孩子從陽光中走了過來,笑著對她說「媽媽加油,我們會等你回來。」回到現實中,她在孩子溫暖的笑臉中醒來,她明白要為了家人堅強,要有信心,癌症只是人生的旅途其中一站。

絕望之中孩子成了S抗癌的信念,她分享「我的女兒在我人生低谷時,給我很大的力量,我會希望能多添一個弟弟或妹妹給她,即便未來我不在世上了,她們遇到人生困難或成就喜悅時,能有兄弟姊妹能相互商量,成為彼此幫助,將我對她們的愛持續傳承下去」。

目前S已完成癌症治療的療程,同時也持續每半年回診定期檢查,經歷過這段抗癌過程,讓她對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,也讓她學會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的需求。提到未來,她笑著說「希望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,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維持健康,不要想太多,也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,讓自己心情愉快即可」

她希望能藉由這段抗癌旅程,分享一些心得給病友們:

「第一點,請有生育計劃的你,一定要去找生殖專科醫生,並將凍卵或凍胚的建議也加入治療方案中,我本身是先做引產手術,再接著做乳房手術,醫生有讓休息一個月的時間,在這個期間內,我聯絡臺北婦產科生殖中心李怡萱醫師進行取卵手術,也成功形成胚胎後冷凍,因為我是個很容易焦慮的人,對任何事情都戰戰兢兢的,能先把胚胎冷凍起來,我能更專心養病、心情也放鬆不少,後續若身體允許的話,我們都很期待迎接二寶來到這個世界。

第二點,歡迎大家加入「花漾女孩GOGOGO」臺灣年輕乳癌社團,在治療過程中,無可避免會遇到外觀上的改變,落髮、水腫、變黑等。落髮就戴假髮或帽子、氣色差可以霧眉、繡唇,若是擔心化療影響生育能力,社團內也有凍卵或胚胎的朋友分享自身的經驗和資源,同樣身為病友的你,並不孤單。

最後,建議大家請務必要好好大哭一場,然後找醫生做積極的治療,雖然癌症從來不是我人生中的規劃,也因為如此透過老天給我這個臨時任務,好為自己安排一個休息的機會,記得保持正向的心情,沒有甚麼是比身體健康更重要的了,好好放個假吧!」(完)

 

留個評論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